小女孩叫静静,今年6岁,她的妈妈叫李建群,今年46岁。为了方便孩子康复训练,他们从嘉陵木老乡来到城里,一家四口租住在旧房子里。每天李建群都要牵着女儿来回走近两公里的路程去康复中心训练。静静的情况相对于康复训练中心的其他孩子要好得多,这离不开李建群每天对她的训练,每天即使再忙,李建群也会指导女儿学习。
静静可以叫出“妈妈”,虽然吐字不是那么清晰。在李建群的租住房里,她要忙着准备一家人的中午饭,静静一个人在旁边玩,看见记者拍照,她羞涩的躲在柜子后面,又露出小脑袋对我们微笑。
12时20分,工地打工的丈夫张中良和上学的女儿亭亭回来了,亭亭身体健康、懂事乖巧,优异的成绩更是父母的骄傲。午餐只有一个素炒白菜可以看出这一家人的经济状况不乐观。即使生活充满不如意,淳朴善良的张中良夫妇依然显得乐观,他们相信生活会慢慢变好的,女儿静静也会好起来的,而他们对静静的愿望则是希望她平安健康成长。
他叫童童,今年9岁,来自南部县。如果不和他接触,这个乖巧的男孩看上去和正常孩子无异。因为上课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他的眼泪就收不住了,不管爸爸、疗育师和其他叔叔阿姨怎样安慰,他不管不顾地哭了一个多小时,情绪还是没有平复。疗育师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情绪无常,经常没来由的哭闹,这也是自闭症的表现之一。
康复训练中心,有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不同的表现特征制定的个训课,即一名疗育师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疗育师何丹正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数字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数字概念和理解能力。
构音障碍课上,疗育师邓小锦对自闭症孩子小杰进行穴位按摩,主要是针对无语言能力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的训练。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不会乖乖 配合,因此,手上的玩具就成了安抚孩子情绪的好帮手。
个训课上,疗育师周红玉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这里”。孩子的目光总是能够瞬间被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不集中。对此,耐心是这里每个疗育师必备的品质,他们只能重复一遍又一遍,以此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所学事物的记忆。
成人思维很难与儿童沟通,而孩子们多数恰恰对音乐特别敏感,多数都具备与生俱来的接受力和移情力。 因为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11名疗育师完全照管不过来43名孩子,因此,家长就成了疗育师的好帮手。音乐课上,为了让孩子们跟着疗育师的步骤走,家长一边专心致志的学习歌曲和动作,一边指导自己孩子学习。
“一端是连着这个社会,一端是这个孩子,我们不论付出再多只是希望孩子能融入社会。”音乐课上,童童爸爸和童童一起唱着歌打着节拍,童童父亲告诉记者,他对孩子的康复训练晚了,孩子7岁的时候才送过来,说完,他的脸上掠过一丝愧疚和无奈。据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康复训练期是6岁之前。
对于这里的疗育师和家长来说,孩子的一丁点进步就能够让他们欢欣鼓舞。辰辰亲吻疗育师王霄,这个动作,让王霄显得特别高兴。
对于记者来说,康复训练中心的这一次的合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大多数孩子们不懂得在镜头前微笑,家长们的表情也没有欢喜,还有一部分家长不愿意带着孩子合影,他们告诉记者,不想让别人知道她的孩子得了自闭症,不想听到有人在背后说不好听的话……但是,他们也十分期望社会能够多多的理解、包容和关心这些孩子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