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我亲爱的战友!

2014-08-03 22:09:54

        雄壮地《解放军进行曲》响起,是该向军旗道别的时候了。老兵们整理好军装,擦干脸上的泪水,庄严地向军旗行上军礼。老兵们含着泪水送别了缓缓经过的军旗,而他们留在地方建设,留在抗震救灾现场,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中的身影却牢牢地记在了群众的心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又是一年老兵退伍的时节。在武警南充某部的营房内,战士们床铺上床单整洁无比,叠得如同“豆腐干”的被子整齐划一,床铺上的礼帽、腰带摆放位置不差丝毫,只是他们的主人就要离开这里。此时,整个警营弥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

       老兵退伍仪式还没开始,这些即将退役的战士们就早早地来到了广场上,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列队活动,但是战士们的一举一动仍然表现出军人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上午10时,仪式正式开始。部队领导宣读着退役命令,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在这记录着战士们青春岁月的警营中回荡着。命令宣读完毕,也就意味着战士们结束了军旅生涯。

        “我是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依照《兵役法》服满现役,在告别军旗、告别战友、告别连队之际,我宣誓:任何情况下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做到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风采。”在军旗告别仪式上,佩戴着大红花和“不辱使命,光荣退伍”绶带的退伍老兵们,抬起右手许下坚定誓言。

        赶来送行的战友,含着热泪把一朵朵大红花别老兵胸前,为老兵披上一条条“不辱使命,光荣退伍”的绶带,同时摘下老兵们的帽徽、领章和肩章。

       老兵们小心翼翼地将摘下警徽、领花和肩章,握在手心。临别的这一天,不知道她用手将警徽擦拭了多少遍,因为她舍不得这段难忘的警营岁月。

        这一别,不知要待到何时才能团聚。因为这份不舍的战友情谊,老兵和战友们拥抱在一起相互道别、祝愿。每年这样的场景不知让多少人都感动得流泪。

       1989年出生的张亚楠是山东滕州人。虽然是女孩,但是她身上却有着一股山东人的豪爽,因此她从小就对部队充满了向往之情。2008年她光荣入伍,这一来就是5个年头。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她在自己通讯兵的岗位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作为退伍老兵代表,她在发言中更是铿锵地说:“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风采。回到故乡后为地方建设再创佳绩。”

       张亚楠说,部队生涯中让她最难忘的就是和战友一起训练的日子,而通讯兵日常工作就是面对众多繁杂的电话号码。背号码就成了她们训练科目中的“家常便饭”。不服输的张亚楠,总是花更多的时间去记忆这一串串陌生而又重要的数字,因为加倍的付出,使得她也成了一名业务骨干。临别的这一天,她和战友再次玩起背号码的比赛。

        站好最后一班岗。张亚楠再次来到了接线室,回到了那再熟悉不过的岗位。当她拿起电话听筒时,离别带给的她的惆怅已烟消云散,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5年的部队生活中,张亚楠荣立了三等功,还获得了“优秀士兵”的嘉奖。当张亚楠再次拿出这些奖章、奖状的时候,小战士们将她团团围住,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奖章,眼中闪烁着羡慕之光。张亚楠鼓舞这些小战士,她没有做出过丰功伟绩,在平凡地岗位上同样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小战友们训练去了,营房内就留下张亚楠和另一名退伍的战友。因为处理很多事情,她还没来得及收拾上交的制服和其他物品,幸好有战友的帮忙,她才快速地整理出这些物品。从19岁到24岁,一个女孩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张亚楠没有色彩缤纷的青春,而陪伴她的却是这一套又一套的“橄榄绿”。当记者问到她是否后悔的时候,她坚定地说到,“没有!”

        列车就要开了,老兵和送别的战友簇拥在车窗前,但全封闭的车窗却无情地将他们阻隔。多想再拉着送别战友的手,就像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现场手拉着手,为被灾难施虐的灾区人民带去希望和安宁。然而,列车迅速地启动,站台上只留下一个个行着军礼望着列车远去的背影。这一刻,泪水已经证明不了离别的心情;这一刻,语言表达不出难舍的战友深情……

返回顶部
苏ICP备13057856号-1